
代表作:现代禅诗系列,胭脂茉莉十四行诗,《真实的风景》系列等。
对汉语十四行诗的突破创新,把古老禅融入现代汉语新诗的探索。
胭脂茉莉十四行诗赏读
1.《风铃》
寺庙廊下的铜风铃因一阵清风
集体发出欢快的天籁之声
立于庙门的人只想当个扫地僧
而那在秦淮湖畔宇宇独行的人
更像是一个落魄的书生
在寻找消失已久的美人足迹声
湖畔木风铃声声都是才子佳人
骑黑马配金戈的才是勇敢的人
最有权飞奔于成吉思汗的草原
让羊皮风铃在马鞍上一颤一颤
而辽阔的人最适合和大海对话
昨天 一顶旧草帽 一件白衬衫
她从海边小镇的贝壳风铃中
捕捉到了大海的潮音
【半岛赏读】
读胭脂茉莉的诗歌《风铃》,我注意到其作品中的风铃原材料取自铜、木、羊皮和贝壳。
铜风铃,寺庙,扫地僧,组成一幅画面。以此模式构图的还有:木风铃,湖畔,落魄书生;羊皮风铃,骑士,草原;贝壳风铃,她,大海。
风铃的材料属性还不能完全表现事物的内涵与外延,作者的主观拓展极大丰富了风铃的生存视野。
风铃声中有知足长乐的职业选择,有失魂落魄的才子佳人,有飞驰成吉思汗大草原的骑士,有最合适与大海对话的女子。
诗人没有细描风铃的声音,却处处让人感觉到其悠扬的音符和旋律,达到无声胜有声之效。如果没有声音,风铃就成了摆设,风铃是为了发声而活的,它相信风的关照与厚爱。
作者的通感似与风铃这?物件产生了同频共振,由此演绎了人与自然、历史、文化的对应与融合。
半岛简介:
半岛,本名孙拥君,70前出生,南大法学毕业,《人民文学》创作函授培训班结业,国有大银行供职,曾获中国金融文学长篇小说提名奖、中国金融文化杂志社长篇小说提名奖、中国诗歌学会与光明日报社屈原诗歌奖、《中国作家》纪实征文奖等,美国、德国、澳大利亚、西班牙、港台等境外学者媒介曾关注评点其作。出版文艺评论集《群岛的回声》等专著九部,撰编社科类文稿近百卷。历年来曾担任、缷下全国和地方文艺团体领导职务,婉拒大学授课邀请、电视台釆访。
2.《连那些细小的裂纹都是美的》
这么多的雨水 这么多的夜晚
这么多的花朵 你可以想象
万物还没有完全凋零 湖水柔软
月季还在花园里安静而热烈地开放
那个雨雾中撑着伞的姑娘
定是思索着流逝与永恒的女王
哦,足音轻轻 走进又走远
雨后 月亮悄悄爬上前廊
老朋友一样凝望着你
而那些灯火都在渐次熄灭
最后安静成贴在窗花上的蝴蝶
如墙角那件传世的瓷器
隐藏着前生的秘密
连那些细小的裂纹都是美的
初稿于2011年12月9日
定稿于2019年12月1日
【王王世赏读】
十四行诗最初流行于意大利,彼特拉克的创作使其臻于完美,以歌颂爱情,表现人文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,形式上分为两部分,前一部分由两段四行诗组成,后一部分由两段三行诗组成,即按四、四、三、三编排,称“彼特拉克体”。后传到欧洲各国,并适应各国语言的特点,产生了不同的变体。莎士比亚改变了彼特拉克的格式,由三段四行和一副对句组成,即按四、四、四、二编排,进一步发展并丰富了这一诗体,主题更为鲜明丰富,思路曲折多变,起承转合运用自如,常常在最后一副对句中点明题意。徐志摩、闻一多等人受十四行诗的影响,在中国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,相对于古体诗来说,是一种新格律体。在自由体诗人看来,格律无异于手铐和脚镣,但有一点我一直不解,律诗为什么没有束缚住唐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,十四行诗为什么没有束缚住莎士比亚的思想和情感。他们能在这种形式中如鱼得水,展现出自己卓越的艺术才华。何其芳认为:“格律不过相当于跳舞的步法上的规矩而已,不熟悉那些步法的人是会感到困难的,但熟练的舞蹈者却并不为它们所束缚,他能够跳得那样优美,那样酣畅”。其实形式都是外在的,只要找到与内容适合的形式都有可能写出好诗。胭脂茉莉实现了十四行诗的中国化,她借用十四行诗的形式,来表达中国人的情感和思想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。
胭脂茉莉是江苏人,她的多数诗呈现的不是南方的旖旎和柔情,而是生活的哲理和禅悟。她更像一位哲人,用鹰一般的眼光,审视生活的一点一滴。用手术刀的锋利,解剖生活的病灶。她有水的清澈和激越,但不会随物附形,轻易改变自己,对低俗和污浊表现出不妥协不回头的决绝和勇气,这一点最大限度地展现出知识分子的良知和勇气。从题目《连那些细小的裂纹都是美的》可以看出,这首诗写得还算柔美,仍然具有悲剧的性质。世界尽管有丑恶存在,在雨夜特定的时空,万物变得柔软而芳香。那个雨雾中撑伞的姑娘,也给人晴朗的感觉。灯火在渐次熄灭,月亮“像老朋友一样凝望着你”,世界充满光明。诗人把窗花上的蝴蝶,比作墙角传世的瓷器,似乎有点不伦不类,但细想颇有意味,体现出诗人用喻的大胆和想象的奇特。结尾不能不说是画龙点睛之笔。前世的秘密是什么?读者想去吧,不管是什么,就是现在的裂纹都是美的,诗人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期待和赞美。这首诗2011年12月9日写成初稿,2019年12月1日定稿,时隔八年还在修改,可以看出诗人是认真的,一丝不苟的。她把诗视作生命,视作自己的孩子。人们常说孩子是自己的好,有些诗人自我感觉良好,轻易就把自己的作品通过各种途径推向社会,这是不负责的表现。胭脂茉莉不能容忍自己的缺陷,她是一个较真的诗人,一个有自己审美标准和艺术准则的诗人,一个在市场经济时代保持清醒头脑和独立思想的诗人,一个在艺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诗人。
王立世简介:
诗人,作家,评论家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。曾在《诗刊》《中国作家》《名作欣赏》等国内外多家报刊发表诗歌1000多首,散文20多篇,文学评论100多篇。作品入选《新世纪诗典》《上海诗人十年精选》等80多种选本。代表作《夹缝》被《世界诗人》推选为2015“中国好诗榜”二十首之一,入选全国十多个省的高三语文试题。获全国第二十五届鲁藜诗歌奖,第三届中国当代诗歌奖(2013-2014)等数十种奖项。《文艺报》《文学报》《诗探索》《草原》《飞天》《黄河》《山西文学》《名作欣赏》等多家报刊发表了对其诗歌、散文的评论文章。
3.《重阳十四行》
这时候是一年中最好的时令
长辫子的南方姑娘走在小路上
秋天的足音由远而近由远而近
小野菊开满她前方的山岗
这些秋天的精灵在秋风中摇晃
没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伤感
它们金黄的舞蹈不是取悦山岗
更不是为了把秋日长空撞响
九月九 那个人慢慢登上山巅
和松涛 秋风 草色把酒言欢
长辫子的南方姑娘把披肩披上
秋天的足音由近而远由近而远
松果恰好落在松鼠觅食的路旁
大地铺满羽毛般柔软的菊香
——胭脂茉莉于2020年重阳
【冬雁赏读】
重阳,酒,友人。胭脂茉莉我是十分熟悉的,对她的诗也是有着一定的了解。她的诗和她的人一样,具有江南女子的清秀与灵动,又具有优雅和内涵。
生命是什么?生命的真谛何在?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悟性。胭脂茉莉的诗又具有创新,出奇。就“十四行”这个体裁,就很少有人再涉及。但也不是绝对。
因此,作为诗人的南方姑娘她是一个有自己心主的女子。她在《重阳十四行》里写到:“长辫子的南方姑娘走在小路上/秋天的足音由远而近由远而近/小野菊开满她前方的山岗。”语言丰富,意境和场景皆具,又不乏气势酣畅之感。诗人的心情并非是因为重阳这个“节日”而设定的,她的心情她做主。所以就有了“没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伤感”。也有可能,这句古诗对诗人的“重阳”来说是多余的。“九月九/那个人慢慢登上山巅/和松涛/秋风/草色把酒言欢”,在与不在,心情就在这。诗人胭脂茉莉很懂得掌握读者的心理和诗歌进行的节奏,她不止是在文字里抒发自己的心情和愉悦感,还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达到她诗歌写作的效果。你看,这种手法让诗歌接下来的节奏感有了一个很高的提升:“长辫子的南方姑娘把披肩披上/秋天的足音由近而远由近而远。”她在故意地强调,以用来增强语气或语势,同时,这种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,而又回环起伏,充满语言美。
我想用江小舟评论胭脂茉莉的这首诗的评语作为一个小总结,据说胭脂茉莉本人也是十分的喜欢:胭脂茉莉老师善于用动物、植物、景物烘托其观念(禅心佛观)此诗借喻、通感、移动镜头等妙用。
冬雁简介:
冬雁,本名王艳,70后。商丘市柘城县人、中国诗歌学会会员,河南省作协协会会员,商丘女子诗社秘书长。主要作品散发于《诗刊》《诗选刊》《绿风》《山东文学》《中国诗人》《猛犸象诗刊》等,入选《2019中国诗歌年选》等各种诗歌版本。全国诗歌大赛获奖若干。著有诗集《擦肩与相向》,该诗集荣获第六届中国诗歌春晚十佳诗集。